政府信息公开
索 引 号:000562206/2023-00007主题分类:政务信息发布机构:市发展和改革局
发文日期:2023-02-15文  号:有 效 期:  有 效
名  称:霸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
霸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
发布机构: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:2023-02-15

           一、2022年计划执行情况
       2022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,围绕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全市经济加快恢复,但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较大,服务业和市场消费、企业生产经营、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受到较大限制,部分经济指标增长不及预期。
    总体看,24项指标中,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(可比口径)、开发区营业收入、研发经费增长率、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、PM2.5平均浓度、每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、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、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、粮食总产量11项指标能够完成年度计划;地区生产总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、服务业增加值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、进出口总值、出口总值、实际利用外资、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项指标距年度计划存在一定差距。这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:主导产业规模层次较低,特色产业链条短、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不高;科技创新能力不强,科技研发投入不足;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,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一部分没有解决到位。现有的经济体量、基数不断扩大,支撑新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强大动能和重大突破。2023年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,高度重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,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。
    二、2023年主要发展目标
     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,也是我市抢抓新机遇、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,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。
   (一)总体要求
   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,抓住用好重大机遇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在市委坚强领导下,稳住预期、坚定信心,锚定“一个目标引领、两大引擎驱动、三大战略支撑、四轮发展推动”的“1234”基本思路,全面开启霸州振兴发展新征程,全力打造城市品质卓越、人民自豪竞进的“卓越霸州、竞进之城”。
   (二)主要目标
      2023年计划指标体系,共设置七大类24项:
      ——综合实力类4
    地区生产总值,增长7%以上;
    固定资产投资,增长7.5%以上;
   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,增长7%以上;
   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,增长7.5%
      ——创新发展类3
    研发经费增长率,增长10%以上;
    技术合同成交总额,增长10%以上;
    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,达到0.74件。
      ——协调发展类4
   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,增长7%以上;
   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,增长8.5%左右
    服务业增加值,增长7%左右
   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,达到63%
      ——绿色发展类5
      PM2.5平均浓度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      ——开放发展类4
    进出口总值,完成上级下达任务;
    出口总值,完成上级下达任务;
    实际利用外资,完成上级下达任务;
    开发区营业收入,增长10%以上。
      ——共享发展类3
  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,增长5%
   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,增长8%
   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,完成6000人。
      ——安全保障类1
   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完成上级下达任务。
    三、2023年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
    实现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,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。
   (一)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
   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构建新发展框架,着力推动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。积极构建新发展框架。全力构建以发展为导向、以机制为保障、以产业和国企为驱动、以场景和项目为抓手的两驱四轮发展框架。加快提升开发区能级水平。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排头兵作用,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区、重点项目集聚的新高地、干部锻炼成长的练兵场,不断完善开发运营、招商引资、人才引进机制,实现税收收入、主营业务收入双倍增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。在“4+3+1”产业基础上,做强“双集群”,即发展壮大东部定制家具产业集群和西部都市食品产业集群;做优“大文旅”,即深化打造“四乡一镇”文化品牌,推动休闲产业集群建设,重塑和打造“文化艺术节”“月月唱大戏”“胜芳花灯花会”等文旅品牌。集中力量抓项目建设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,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支撑,作为一号工程”“一把手工程,以更多好项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持续完善七个项目库和项目考核机制,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。持续开展一回归双百家行动,围绕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开展产业链招商,依托四铁同城、一刻京雄等城市名片实施展会招商,借助各类商会、行业协会开展委托招商、代理招商,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、高端项目、特色产业。
   (二)全力实施创新驱动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科技支撑。用好京津资源。强化与京津高校、科研院所对接合作,鼓励在霸州设立研发中心、中试基地、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分支机构。同时,注重加大创新英才引进和培养力度,研究并落实好各项具体政策。壮大创新主体。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,积极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。加快企业研发平台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,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等。发展数字经济。进一步分析研究,对照上级制定的文件政策,积极拓展智慧城市、智慧社区、智慧农业、智慧物流等,重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数字化家具、电商家居产业综合体建设。  
    (三)加大协同发展深度
     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雄安新区建设的机遇,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、释放潜力,发挥优势、放大优势,更好为高质量发展赋能。强化规划协同。切实做好毗邻雄安新区规划延伸,全面对接全域规划合理布局功能结构。加快推进优化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、雄安新区管控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。强化产业协同。持续深化与央企、国企合作。依托霸州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展示中心,发挥家具、食品等行业优势,争取更多企业和产品进入雄安采集名录。强化交通互联互通。加快谋划实施全域交通路网规划,坚决保障重大轨道交通建设条件,深度谋划与雄安新区市政道路连接连通工程,加快形成快捷高效的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。强化生态联建联治。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,大力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。
    (四)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
    着力改善城乡面貌,稳妥有序推进全域新型城镇化步伐。建设双城双业发展布局。在东部地区,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、胜芳古镇更新,一体化建设数字化工业园区、大运河文化带以及北方水乡,打造东部胜芳新城;在西部地区,推进一体化建设总部经济、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、宋辽边关文化带以及水韵古郡,打造西部益津新城。推动县城扩容提质。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,加大老旧小区、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改造提升等工程力度。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,建立综合执法、住建、交警等部门的联勤联动机制和问题发现反馈整改机制,加强占道经营、流动摊点、停车管理整治,打造创城严管示范街区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,通过龙头企业+农户”“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等形式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加快推进全域供水管网改造,实施乡村振兴暨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,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,打造省级村庄清洁行动全域示范县,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。
   (五)强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
    坚决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、流域水质稳步提升、土壤环境安全稳定。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。PM2.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,以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大幅削减为主攻方向,统筹推进重点区域、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污染防治,全力开展工业企业达标排放、柴油货车和扬尘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,不断优化空气质量。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。围绕大清河、老大清河、石沟干渠等国省市控河流及沿线村庄,统筹实施河长云”“坑塘线上管理等,标本兼治改善水环境质量,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,确保地表水国省市考断面稳定达标。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。落实市、乡、村林长制网格化管理,扎实做好国土绿化,创建省级森林城市。持续推进违法用地整改,加快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,启动飞灰填埋场项目和胜芳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,加大未污染土壤保护力度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。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,筹划近期专项规划编制,深化工业、农业、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,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。
   (六)矢志不移推进民生福祉建设
    坚持人民至上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。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、财产性、经营性收入,特别是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群体,组织好劳务对接,提高增收能力。全力稳岗拓岗,突出抓好大学生、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,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,发挥低保、失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,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,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,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。谋划办好民生实事。围绕市政、交通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领域,加快谋划一批民生工程,突出抓好职业教育园区、市三幼新建等工程,大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。全力维护大局稳定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扎实做好安全生产、信访维稳、扫黑除恶、治安防控等工作,防范化解政治、金融、舆情等各领域风险,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霸州和法治霸州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,强化舆情管控和引导,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,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此外,做好质量发展、地方病防治、社区建设、精神文明建设、民族宗教、国防动员、人民防空、妇女儿童、广播电视、人口、气象、科技、档案等工作,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。
各位代表,全面实践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,意义特别重大,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,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,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,更加有力地推进措施,坚定信心,锐意进取,奋力开创霸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!

2023年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(草案)

           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2022

2023

计划增长(%)

预计完成

预计增长(%)

初步计划

计划增长(%)

一、综合实力

 

 

 

 

 

 

 

        地区生产总值

亿 

-

6左右

450.2

2.7

-

7以上

        固定资产投资

亿 

-

5左右

149.3

-13

-

7.5以上

       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

亿 

-

6左右

197.6

0.1

-

7以上

       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

亿 

-

5.5左右

29.03

1

-

7.5

二、创新发展

 

 

 

 

 

 

 

        研发经费增长率

%

10

-

-

10

-

10以上

        技术合同成交总额

亿 

10

-

9.062

-

-

10以上

        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

0.67

10

0.67

10

0.74

10

三、协调发展

 

 

 

 

 

 

 

       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

亿 

-

7.5左右

-

5.3

-

7以上

       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

亿 

-

10左右

-

3.2

-

8.5左右

        服务业增加值

亿 

-

8左右

202

3.0

-

7左右

       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

%

62.5

-

63.18

-

63

-

四、绿色发展

 

 

 

 

 

 

 

       *PM2.5平均浓度

微克/立方米

39

-6

33

-17.07

-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       *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

%

72.3

-

71.5

-

-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       *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

吨标准煤

-

-4.2

-

-4.2

-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       *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

吨二氧化碳

-

-4.2

-

-4.2

-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       *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

立方米

-

-9.8左右

29.8

-9.8

-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五、开放发展

 

 

 

 

 

 

 

        进出口总值

亿 

-

5左右

37.46

1-10月份)

-25.6

-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          其中:出口总值

亿 

 

正增长

34.52

1-10月份)

-25.4

-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        实际利用外资

万美元

-

5左右

240

-93.0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-

        开发区营业收入

亿 

1460

8左右

1552

15

-

10以上

六、共享发展

 

 

 

 

 

 

 

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

-

5左右

-

3.4

-

5

       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

-

7左右

-

5.9

-

8

       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

6000

-

 

6755

6000

-

七、安全保障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*粮食总产量

 

-

-

175421

9.1

完成上级下达任务

-

注释:1.生产总值及服务业增加值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;

2.带“*”号指标为约束性指标,其它为预期性指标。

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